
法国IWSR机构的研究表明,中国(包括香港)2013年消费了约18.65亿瓶红葡萄酒,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听到这个新闻的大多数中国葡萄酒业内人士欢欣鼓舞,这是大家多年努力的结果。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的葡萄酒消费仍处于初级阶段,要成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国还要继续努力。在国际成熟的葡萄酒消费国市场,葡萄酒的消费呈现多样性的形态,其中红葡萄酒消费的比率只占到50-60%,而目前在中国则高达90%左右,仍有很多的消费者甚至业内人士称葡萄酒为“红酒”。可喜的是由于中国的葡萄酒理性消费的人群在不断的增长,由这个领袖消费群体所引导的葡萄酒多样性消费日渐增强。

11月17日,中国与澳大利亚就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达成共识,中国对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关税将逐年降为零。多年来,澳大利亚一直是中国进口瓶装葡萄酒的第二大来源国。协定2015年生效后,将会有助于提高澳大利亚葡萄酒性价比,促进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扩张。这是继智利、新西兰之后第三个实现葡萄酒关税优惠的国家,这对经营澳大利亚葡萄酒的中国进口商是一个利好消息,对2014年中国因政府限制三公消费使得葡萄酒市场略显萧条的进口酒商们注入了一个强心剂,而更多的中国葡萄酒进口商和销售商更愿意看到的是全面降低或取消葡萄酒进口税和消费税,让各国五彩缤纷的葡萄酒这一健康饮料滋润中国消费者的身心。

2014年,葡萄酒教育培训业务持续增长,国内外各葡萄酒品酒师侍酒师及产区知识培训认证机构的课程开课量和参加人数再创新高。11月7日,葡萄酒在线教育平台——中国葡萄酒资讯网葡萄酒学院栏目经过改版后正式上线,为这一领域添加了一个更为有效的学习渠道和培训业务平台。在线葡萄酒教育通过视频课件来进行线上教育,为解决飞速增长的中国葡萄酒行业所形成的人才匮乏局面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受中国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影响,保乐力加、人头马君度、帝亚吉欧、LVMH、富邑等全球知名酒业巨头在华业绩大幅下滑。反腐运动不仅直接打击了纵横驰骋中国多年的知名洋酒,也沉重的制约了法国名庄葡萄酒酒的消费,致使酒商名庄酒库存积压严重,抛货减压使得法国名庄酒的价格一路下滑,多米诺骨牌效应又使得中国买家冷落了2014年的波尔多期酒品尝活动。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的高端消费的泡沫正在消退,辩证的看,这对于中国葡萄酒健康的发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进口及国产高端烈性酒的销量大幅下滑,此消彼长的也有助于中低端的酒类包括葡萄酒消费的增长。中国是传统的酒类消费头号大国,任何政策都无法使这一桂冠的旁落,而葡萄酒这一酒类中文化底蕴深厚的健康饮品,仍将继续在中国不断的增长而成为全球头号市场。

尽管内地公务消费有所下降,不少酒商因此撤离中国市场,但内地民间消费仍呈蓬勃上涨之势,民众的酒类消费也越来越成熟,大众消费市场发展蓬勃。消费者不再片面追求名牌。高档酒销量在下降,而中低档葡萄酒销量在上升。大众消费和理性消费人群数量的增长,不仅性价比高的葡萄酒热卖度越来越高,而且也开始接受更多类型的酒,红葡萄酒以外的其他类型的酒消费比例逐渐增加。大众消费和理性消费,也推动了葡萄酒销售渠道的多样性,许多葡萄酒营销企业从以往很大一部分营业额依赖于政府企业团购而转向个人和餐饮、零售卖场终端。向大众消费转变也促进了网上葡萄酒营销的热潮,葡萄酒电商平台持续壮大,许多企业也开始利用网店和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营销的渠道进行产品营销。

2014年初,国内首个葡萄酒庄列级管理制度——《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列级酒庄评定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中国也开始有了产区的酒庄列级管理制度。此举是为了和国际接轨,借鉴法国产区的列级管理制度,建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列级酒庄管理制度,利用制度机制逐步使产区按照相关的等级标准和管理要求,使葡萄酒产区发展成为国际化的一流产区。酒庄的列级标识不仅能激励和约束酒庄加强管理提高产品的品质,更主要的是便于消费者在选购时识别优质产品,所以归根结底产品的品质是列级酒庄制度的核心和根本,我们希望酒庄在建设管理和生产上,不要过于一味追求强调酒庄的硬件设施,而葡萄酒产品的品质和性价比对于消费者才是硬道理。

2014年,中国买家国际酒庄投资热并没有削减,除了主流的法国波尔多,中国资本开始分流向法国南部产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从不完全统计的资料分析,2014年度中国买家国外酒庄投资总额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单笔交易额比以往提升了许多,从所收购投资的酒庄来看,中国买家趋于不仅看重产区而更看重酒庄的品质和品牌,从几年前的家庭式小型葡萄园到现在收购已成规模和品牌的大型葡萄园,从“量”到“质”的变化也显示了中国买家理性投资观念的转变。

葡萄酒盲品赛是葡萄酒爱好者和从业人员通过盲品比赛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同行分享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检验葡萄酒鉴赏人士的专业水准的一个趣味性比较强的竞技活动。今年的葡萄酒盲品活动异常频繁,大型的活动有贝丹德梭美酒展iJudge盲品比赛上海站、中国第二届葡萄酒盲品大赛、“富隆品酒王” 葡萄酒盲品大赛、首届“中外百元葡萄酒盲品大师赛”、Thirsty Thursday盲品年度决赛等等,全国各地葡萄酒爱好者和从业人员举行的葡萄酒盲品活动不计其数,而且还有不少关于如何盲品葡萄酒的讲座活动,这些热潮不仅表明中国的葡萄酒理性消费鉴赏群体的规模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而且活动的本身也成了葡萄酒爱好者和鉴赏家们分享乐趣的一个平台。

在中澳签订自贸协定的的利好背景下,12月1日国内著名葡萄酒进口商美夏公司(Summergate)正式宣布美夏及其子公司葡道被澳大利亚酒业零售巨头Woolworths收购的消息。这是继日本三得利控股ASC之后,国外酒类企业巨头资本积极介入参与中国市场的又一重大举措。在中国葡萄酒市场转向大众消费的市场趋势下,这将会是一次国外酒类零售巨头在中国介入葡萄酒零售业的探索之旅,通过收购国内大型葡萄酒销售商的方式也是Woolworths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快方式。对于大众消费而言,商超卖场、餐饮终端是葡萄酒消费最重要的主渠道之一,此举也显示出国外酒业巨头对中国葡萄酒市场巨大空间充满了信心。

2014年,各国各葡萄酒产区协会组织继续加大在华的宣传推广力度,在华推广活动在国内葡萄酒销售企业的配合下进行得如火如荼,丝毫未受国内限制三公消费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并且使一些主题推广活动常态化。在目前葡萄酒消费市场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这类以“国家产区品牌为主”的推广活动成效显著。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纵观各国葡萄酒在华市场占有率不难看出,占有率和产区推广活动的投入和成效成正比。占据进口葡萄酒市场份额最大的法国葡萄酒产区组织推广宣传的投入和活动最多,法国食品协会和法国各葡萄酒产区协会举行的随时随意波尔多、波尔多葡萄酒学校认证课程及大师班、法国南部葡萄酒巡展、罗讷河谷葡萄酒品鉴会、普罗旺斯葡萄酒品鉴会、法国产区联合葡萄酒展、贝尔热拉克葡萄酒培训及招商会、BIVB勃艮第葡萄酒学校大师课程、波尔多特级葡萄酒联合会年份品尝会、圣埃米利永-波美侯-弗龙萨克葡萄酒联合会中国巡展等等大型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收效。此外,澳大利亚葡萄酒局的A+澳大利亚葡萄酒学校,普洛赛克生产商协会、意大利葡萄酒生产商结盟、Vinitaly 意大利联合葡萄酒展览国际、意大利皮尔蒙特出口工会等意大利葡萄酒组织举行的各种推广活动,西班牙卡斯蒂亚-拉曼恰美酒佳肴博览大师讲座,加州葡萄酒协会(CWI) 的发现加州美酒中国巡展和加州葡萄酒品鉴与教育课程,葡萄牙葡萄酒协会葡萄牙葡萄酒进口商专场洽谈会,西班牙里奥哈葡萄酒协会的里奥哈优质原产地葡萄酒巡展,新西兰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协会的新西兰霍克斯湾葡萄酒巡展、发现纯净—新西兰葡萄酒研讨会,智利葡萄酒协会的天赋良土——智利葡萄酒中国行等等,在葡萄酒消费者和从业人员心中树立牢固的国家产区品牌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